跳至内容
使徒行传第18章影像档
重点:
- 保罗在哥林多的宣教 (18:1-17)
- “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 (18:1)
- 哥林多: 亚该亚省的罗马省会 (capital) 和罗马殖民城, 政治与经济中心, 地位远超过雅典, 以淫乱败坏的风气著称
- 希腊爱神阿芙萝黛蒂 (Αφροδίτη) 的庙, 有着超过1000人的男女庙妓
- “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义大利来..” (18:2)
- 革老丢: 罗马帝国的第四任皇帝 Claudius, 主后41-54年在位
- 主后49年, 罗马皇帝革老丢将罗马城的犹太人都驱逐出境. 根据罗马史家苏埃托尼乌斯 (Suetonius) 的记载, 原因是因为一个叫 Chrestus 的人引起的犹太人当中的骚动. 苏埃托尼乌斯很可能是把 主耶稣的称号基督 (Christ) 当成是人名 Chrestus. 因此犹太人的骚动很可能是信耶稣的犹太人与不信耶稣的犹太人之间的争执.
- 亚居拉和百基拉似乎是信耶稣的犹太人
- “..保罗就投奔了他们。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 (18:2-3)
- 制造帐棚: 希腊字 σκηνοποιός, 制造帐棚的人, 也可泛指一般皮匠
- 古代从事同一行业的人常常不是彼此竞争, 而是彼此合作. 他们住在同一区域, 并且形成行业公会 (guild). 不同的行业公会有着不同的神祇. 敬拜耶和华 神的犹太人因此无法加入外邦人的行业公会, 而是与从事同一行业的其他犹太人同住作工.
-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 (18:4)
- 辩论: 希腊字διαλέγομαι, 意思是“对话, 讨论”, 并没有敌对的负面意义
- 保罗信主耶稣后仍然遵守妥拉, 守安息日, 在安息日去会堂聚会
- 保罗一贯的宣教策略: 城市宣教+会堂宣教
-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 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 (18:5-7)
- 哥林多犹太人抗拒福音的原因可能是哥林多人过于淫乱败坏
- 保罗并不是弃绝他的犹太同胞, 从此以后只向外邦人传福音; 保罗只是离开这群始终抗拒并毁谤福音的哥林多犹太人
-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 (18:19)
- 提多犹士都: 拉丁名字 Titius Justus, 敬畏 神的外邦人, 很明显接受了福音
- “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18:8)
- 管会堂的基利司布: 基利司布是管理会堂的长老!
- 第一世纪犹太会堂是犹太社区中心, 由社区中德高望重的人出任长老, 长老们组成长老会, 并由长老中推选一人作为 “管会堂的”, 相当于长老会主席, 负责会堂的日常行政
- “我感谢 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 (哥林多前书1:14)
- 哥林多人: 指外邦人, 这些外邦人是在会堂聚会敬畏 神的外邦人
- 尽管很多犹太人拒绝福音, 但还是有少数犹太人接受福音, 当中甚至有会堂领袖 (管理会堂的长老); 同时许多敬畏 神的外邦人接受了福音, 并且凡接受福音的人都受浸作了耶稣的门徒
-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 神的道教训他们” (18:9-11)
- 主耶稣在异象中鼓励保罗留在哥林多继续放胆传道, 保罗在哥林多待了一年半的时间
- 哥林多是当时以淫乱著称的城市, 神的救恩要临到最黑暗的地方
- 许多外邦人信了福音作耶稣门徒, 成为 神的百姓
- 哥林多教会以外邦门徒为主, 对 神话语的根基不深, 教会中存在许多问题 (参哥林多前后书)
- “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 (妥拉) 敬拜 神” (18:12-13)
- 迦流: Gallio, 主后51-52年作亚该亚省的罗马总督
- 不信福音的犹太人联合起来把保罗带到罗马总督面前, 诬告保罗违反妥拉
- “无论犹太人的律法 (妥拉)、或是圣殿、或是该撒、我都没有干犯” (25:8)
- 极不寻常的控诉: 通常此类控诉是把人带到犹太会堂的长老会, 由长老会来裁决. 犹太会堂的长老会有着犹太地方法庭的角色, 并在犹太人内部事务上(包括宗教事务在内) 有着罗马政府的充分授权.
- “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罢.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18:14-16)
- 既然罗马帝国已经充分授权给各地犹太会堂自行处理犹太人内部事务, 罗马总督迦流自然不愿意越权介入犹太人内部事务, 他只愿意依法行政, 处理干犯罗马法律的事, 因此他拒绝受理保罗的案子
- “众人 (不信福音的犹太人) 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18:17)
- 管会堂的所提尼: 所提尼应该是继任基利司布为管会堂的长老
- 先前管会堂的长老基利司布可能因为信福音的缘故而失去了长老的资格, 或至少不再能继续担任 “管会堂的” 长老
- 不信的犹太人殴打所提尼的缘故可能是因为他先前不愿受理他们控告保罗的事, 或是在他主导下的长老会裁决保罗无罪, 没有对保罗作任何处分. 这是为什么不信的犹太人迫不得已在罗马总督迦流面前控告保罗的原因, 并在控告不成下殴打所提尼泄恨.
- 所提尼后来可能也信了福音并且随同保罗传福音
- “奉 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写信给哥林多 神的教会..” (哥林多前书1:1-2)
- 保罗结束第二次宣教旅行 (18:18-23)
- “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 (了) 愿 (拿细耳人之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18:18)
- 剪了头发: 保罗可能已经许下拿细耳人之愿但因碰到死尸沾染不洁而剪发 (妥拉), 或是刚许下拿细耳人之愿而剪发 (犹太传统)
- “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满了离俗的日子、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民数记6:5,9,13,18)
- 保罗仍谨守遵行妥拉, 甚至许拿细耳人之愿
-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就辞别他们说、 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18:19-21)
- 以弗所: 罗马帝国的第三大城, 小亚西亚的罗马首府, 政治, 商业, 宗教中心, 城中有许多妓院与赌场, 并有着著名的亚底米女神庙 (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
- 保罗在回程的路上路过以弗所, 将百基拉和亚居拉留在以弗所 (很多犹太人住在以弗所)
- 保罗在以弗所会堂传福音, 以弗所犹太人并不排斥福音, 但保罗归心似箭, 无法久留
- “在该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18:22-23)
- 保罗结束第二次宣教旅行, 拜访了耶路撒冷教会后就回到安提阿
- 过了些日子, 马上又开始第三次宣教旅行
- 坚固先前宣教旅行在小亚细亚建立的众教会
- 跟进造就门徒的重要
- 亚波罗在以弗所放胆讲道 (18:24-28)
-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力山太、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 (18:24)
- 亚力山太: 罗马帝国第二大城, 埃及地的罗马首府, 位于埃及地中海岸尼罗河口, 政治, 商业, 与学术中心. 许多犹太人住在亚力山太, 并且旧约圣经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在此翻译而成.
- 有学问的: 希腊文 λόγιος, 指在修辞上受了良好训练因而具有好的口才
- 亚波罗是来自于亚力山太高级知识分子, 受过良好希腊与犹太教育
- “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 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 (18:25-26)
- 亚波罗知道耶稣的事, 也知道施浸约翰为耶稣作见证, 证明耶稣是弥赛亚, 但他似乎不清楚如何作耶稣门徒. 尽管所知并不完整, 他仍然在会堂放胆传扬福音
- 以弗所犹太人对福音采取开放的态度, 没有严重的选民情结与过度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 留在以弗所的百基拉和亚居拉教导亚波罗更多关于耶稣的事
- “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18:27-28)
- 亚波罗在亚该亚一带 (包括雅典, 哥林多) 传福音, 引用旧约圣经证明耶稣是弥赛亚, 驳倒了那些不信福音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