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希伯来书导论影像档
重点:
- 作者
- 具深厚犹太背景的非初代外邦犹太基督徒
- 非初代基督徒, 不可能是十二使徒或使徒保罗
- “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4:2)
- 生长在外邦世界, 接受良好希腊与犹太教育的犹太人
- 完全引用圣经希腊文七十士译本, 希腊文非常高深, 优于保罗书信
- 大量引用旧约圣经并且运用犹太拉比式解经
- 读者
- 主要是外邦世界的犹太基督徒 (非初代)
- 早期手抄本书名: 希腊文ΠΡΟΣ ΕΒΡΑΙΟΥΣ (To Hebrews)
- 希伯来书诉诸于读者有相当的圣经和犹太背景
- 与作者关系亲密
- 写作时间
- 传统看法: 50-60年代圣殿还在的时候
- 按希伯来书的描述, 献祭制度仍然存在. 若是圣殿已毁, 作者不会再提到献祭的事, 或是就算提到献祭, 也会提及圣殿已经被毁
- 合理的推论, 但与历史事实不合
- 传统看法的问题:
- 主后70年圣殿被毁后, 不管是犹太史家约瑟夫的著作还是主后3世纪的犹太拉比经典米示拿 (Mishnah), 献祭制度仍然存在, 因为犹太人无法接受圣殿被毁一事, 并梦想将来有一天能重建圣殿.
- 希伯来书提到的是会幕献祭而不是圣殿. 若是圣殿还在, 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说圣殿而是会幕?
- 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希伯来书成书在主后70-95年间 (或是66-70年犹太第一次起义之间), 本人也持相同看法
- 写作目的
- 安慰并坚固因主后70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而受到严重打击的犹太基督徒, 尽管地上的圣所/祭司/献祭毁灭了, 天上的的圣所/祭司/献祭却是永存的, 要继续持守对 神的信心
- 历史背景: 圣殿被毁对所有犹太人都是重大打击, 导致许多犹太人信心破产, 不再信 神, 有些甚至沦入偶像崇拜
-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10:25)
- 关于写作目的流行但错误的观点
- 坚固并挽回饱受逼迫的犹太基督徒不要离开基督教而回到犹太教
- 不要离开基督教的生活方式而回到犹太教的生活方式
- 不要放弃倚靠基督十字架的救恩而回到倚靠献祭赎罪
- 上述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猜想, 历史事实是…
- 外邦犹太基督徒并没有受到外邦犹太同胞的逼迫, 但外邦犹太人在主后66-70年第一次犹太起义后大大遭受罗马政府逼迫
- 犹太基督徒信主耶稣后仍然维持原本的犹太人生活方式, 诸如行割礼, 守安息日等, “拿撒勒派”从初代耶路撒冷教会一直延续到主后四世纪.
- 外邦犹太人根本不可能靠献祭赎罪, 唯一能献祭的地方是耶路撒冷圣殿. 当时交通不便, 绝大多数外邦犹太人一生中只能极少次去耶路撒冷朝圣
- 第一世纪基督教其实就是犹太教的拿撒勒派, 拿撒勒派犹太人与其他犹太人唯一区别是他们相信拿撒勒人耶稣是 神应许的弥赛亚, 并且因此遵行主耶稣的教导, 其他一切大致上相同.
- “我们看这个人 (保罗)、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又是拿撒勒教党里的一个头目”(使徒行传24:5)
- 文体
- 讲道性质的书信, 论述与劝勉交织
- 犹太拉比式解经, 充满浓厚旧约圣经与犹太背景
- 主要针对诗篇110的拉比讲道式解经 (homiletic midrash), 并结合耶利米书31章与其他圣经经文
- 希腊式写作风格, 思维清晰, 不像保罗书信经常跑题 (digress)
- 形式是希腊式的, 骨子里却是犹太思想
- 主题
- 基督的超越性:
- 超越天使, 超越摩西, 超越地上的大祭司
- 好与更好的比较, 而不是好与坏的比较
- 耶稣是完全的 神, 也是完全的人
- 耶稣的神性:
- 耶稣是 神的儿子, 与父 神同等, 耶稣是 神
- 最高的基督论, 关系性的讲论而非哲学性的阐述
- 耶稣的人性:
- 耶稣是完全的人, 凡事受试探, 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
- 信息
- 持守对基督的信心, 持续信靠耶稣并对耶稣信实
- 新约是比旧约更美之约
- 如何正确解读希伯来书?
- 从符合第一世纪历史情境的角度来看待希伯来书
- 信耶稣的犹太弥赛亚信徒拉比写给一群犹太基督徒的讲道性质的书信, 不是后世基督教神学家的神学著作
- 站在第一世纪犹太基督徒的立场来读希伯来书
- 在圣殿被毁的时代背景下, 希伯来书是一封对一群灰心丧志的犹太基督徒安慰, 激励与劝勉的书信, 基督的超越性是一切盼望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