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使徒行传第14章影像档
重点:
- 保罗和巴拿巴在以哥念 (14:1-7)
- “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利尼人、信的很多” (14:1)
- 以哥念: 吕高尼地区的富庶城镇
- 使徒保罗一贯的宣教策略:
- 城市宣教
- 会堂宣教 (有许多唾手可得的福音果子)
- 犹太人
- 敬畏 神的外邦人 (犹太人已经对外邦人做了很多福音预工)
- 许多犹太人和外邦人信了福音成为基督徒
- 外邦教会并不是只有外邦人, 而是由犹太人和外邦人共同组成, 并且一开始很可能是犹太人占大多数, 因为这些信主的外邦人是为数不多的在犹太会堂聚会的敬畏 神的外邦人
- “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 (14:2)
- 不信的犹太人联合不信的外邦人一同抵挡福音
- 为什么不信的犹太人如此抵挡福音?
- 犹太人的选民情结: 如果外邦人不用作犹太人, 只要信耶稣也同样进了神国, 那么我们犹太人到底算什么? (使徒行传13章)
- 犹太人的民族自尊心: 弥赛亚是 神所应许犹太人的王, 应当是高高在上无比尊荣的, 怎么可能被钉十字架, 受到最残酷最羞辱的刑罚? 所谓的福音是对弥赛亚的侮辱, 也是对犹太民族的侮辱 (使徒行传6-7章)
- “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借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 (14:3)
- 尽管遇到不信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抵挡, 保罗和巴拿巴倚靠 神一方面放胆传福音, 另一方面施行神迹奇事证明所传的福音
- “城里的众人就分了党.有附从犹太人的、有附从使徒的。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在那里传福音” (14:4-7)
- 使徒: 保罗和巴拿巴, 安提阿教会的使徒
- 不信的犹太人和外邦人联合官长要加害保罗和巴拿巴, 保罗和巴拿巴逃离以哥念, 往路司得和特庇等地方传福音
- “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 (马太福音10:23)
- 保罗和巴拿巴在路司得 (14:8-20)
- “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 (14:8)
- 路司得: 与彼西底的安提阿一样, 罗马的殖民城
- 生来是瘸腿的:
- “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赒济” (3:2)
- 生来是瘸腿的人很可能坐在路司得城门口乞讨
- “有城外丢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 (14:13)
- “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 (14:9-10)
- 保罗像使徒彼得一样, 行神迹使生来瘸腿的得痊愈
- “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于是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 (3:6-7)
- “弥赛亚的记号”: 犹太人认为唯有弥赛亚才能行的神迹
- 暗示保罗和彼得一样, 同样有主耶稣的权柄, 意味保罗也是主耶稣的使徒
- “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吕高尼的话、大声说、有 神借着人形、降临我们中间了。于是称巴拿巴为丢斯 (宙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 (14:11-12)
- 丢斯/宙斯: Ζεύς, 希腊神话里的主神
- 希耳米: Ἑρμῆς, 希腊神话里诸神的使者
- 弗吕家的传说: 宙斯和希耳米过去曾经以人形造访弗吕家, 却只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妇接待他们, 结果老夫妇成为祭司, 弗吕家的人却被洪水所灭
- 路司得的人看见神迹, 以为宙斯和希耳米再次化为人形造访路司得
- “有城外丢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 (14:13-14)
- 路司得众人以为保罗和巴拿巴是神祇化为人形, 要献祭给他们
- 撕开衣裳: 犹太人看到或听到亵渎 神的事物的反应. 路司得人献祭给他们的举动亵渎了耶和华 神
- “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 神。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14:15-17)
- 保罗和巴拿巴强调他们也是人而不是神祇
- 劝勉外邦人离弃虚妄的偶像崇拜并归向永生 神
- 这位永生 神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 并且祂施恩给人, 供应人的需要
- 保罗和巴拿巴尝试跟一般外邦人分享福音
- 一般外邦人敬拜偶像的多神崇拜, 对于以色列的 神/弥赛亚一无所知
- “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的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 (14:18)
- 尽管保罗行了“弥赛亚的记号”的大神迹, 但对于一般外邦人来说, 神迹并不能证明保罗所传的福音
- 保罗和巴拿巴仅仅说服了外邦人他们不是神祇而是普通人, 但并不能说服外邦人信福音
- 既然保罗和巴拿巴不是神祇, 外邦人可能因此把他们当作是行邪术的巫师
- 保罗劝勉外邦人离弃虚妄的偶像崇拜,“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 更可能因此触怒了外邦人, 认为是对诸神的亵渎, 因为外邦世界将偶像崇拜视为天经地义
- “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门徒正围着他、他就起来、走进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14:19-20)
- 不信的犹太人因着选民情结和民族自尊心强烈抵挡福音, 成功地挑唆外邦人攻击保罗.
- 外邦人攻击保罗的原因:
- 相对于司提反被石头打死而殉道, 神奇迹似地保守并医治了被石头打的保罗
- 保罗和巴拿巴结束宣教之旅 (14:21-28)
- “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 (犹太人和外邦人) 作门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 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14:21-22)
- 特庇是保罗和巴拿巴宣教之旅的最后一站
- 尽管位于罗马大道上, 却是落后和贫穷的城镇
- 保罗的宣教策略是城市宣教
- 保罗和巴拿巴往回走, 坚固门徒对主耶稣的信心, 劝他们恒心忍耐, 持守福音到底
- “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14:23)
- 长老: 第一世纪的教会其实就是会堂, 因此保罗建立外邦教会乃是沿用会堂模式, 由德高望重的人出任长老, 组成长老会治会
- 第一世纪犹太会堂的形成原因分为两类:
- 地域性: 村民大会/镇民大会, 犹太社群的社区中心
- 社团性: 具有某种共同背景的特定社群的聚会, 如法利赛会堂, 利百地拿会堂, 以及教会 (作为主耶稣门徒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的特定社群的聚会)
- “二人经过彼西底、来到旁非利亚。在别加讲了道、就下亚大利去。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 神之恩、要办现在所作之工、就是在这地方。到了那里、聚集了会众、就述说 神借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 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 (14:24-28)
- 保罗和巴拿巴是安提阿教会差遣的使徒, 现在结束他们奉差遣所做的工, 回安提阿教会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