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18章

马太福音第18章影像档

重点:

  • 马太福音的五大讲论 – 主耶稣的主要教导
    • 妥拉 (5-7章)
    • 宣教 (10章)
    • 神国 (13章)
    • 教会 (18章)
    • 末世 (24-25章)
  • 什么是教会?
    • “教会”(希腊字 ἐκκλησία) 与“会堂”(希腊字 συναγωγή) 是同义字
      • 聚会, 聚会的地方
    • 教会其实就是会堂
    • 犹太人多功能的社区中心: 敬拜, 祷告, 学校, 法庭, 社交…
      • 地域性 (村/镇民大会), 特定背景 (利百地拿会堂, 法利赛派会堂)
      • 不一定有特定的建筑物
      • 长老治会, 由一位长老担任 “管会堂的”
      • 管会堂的长老雇用一到多位执事, 处理日常事务
    • 新约圣经中的“教会”: 基督徒组成的会堂 (拿撒勒派会堂)
      • 耶路撒冷教会, 安提阿教会
      • 使徒保罗按照会堂模式 (设立长老和执事) 所建立的外邦教会
  • 犹太式比喻: 希伯来文 מָשָׁל
    • 犹太拉比最常用的教导方式, 让门徒用心去感受 / 想像
    • 简单的比喻, 箴言, 短篇故事
    • 将已知的事物与未知的事物做类比, 来解释未知的事物
    • 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解释未知的属灵真理
    • 通常只有一个焦点, 解读比喻要避免过度注重细节
  • 耶稣为什么用比喻教导?
    • 比喻生动而深入浅出, 听众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可以体会明白
    • 尽管比喻浅显易懂, 但唯有有心寻求的人(如门徒), 才能体会其深层意义
    • 对无心寻求的人而言, 比喻不过是故事而已, 真理向他们是隐藏的
    • 对有心寻求的人而言, 能够听见比喻并体会 神国的奥秘仍然是出于 神的恩典, 而不是他们配得
  • 小孩子的比喻
    • 回答门徒的问题: 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 主耶稣当时的社会是阶级分明的社会, 人人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 小孩子: 欠缺社会地位
    • 小孩子与成人的对比正是天国与世上的国的对比
    • 比喻的焦点:
      • 若一心想要为大, 连天国的门都进不去
      • 越降卑的, 在天国里反而越大
  • 主耶稣为什么用小孩子作比喻?
    • 犹太人普遍认为他们不但是天国子民, 更是 神的儿女 (小孩子)
    • 既然是神的儿女, 他们理当像 神, 特别是在 神最重要的两个属性: 恩典与真理
  • 耶稣的教会教导的中心观念
    • 神的儿女要在恩典与真理这两方面像 神
    • 教会作为 神国在地上的体现, 要体现 神的恩典与真理这两方面的属性
  • 手, 腳, 眼的比喻
    • 比喻的焦點: 從教會中除去一切誘使/導致人犯罪的人, 事, 物
    • 教會要體現 神真理的一面, 追求聖潔公義, 杜絕罪惡
  • 迷羊的比喻
    • 比喻的焦點: 神寶貝祂的兒女,不願意失喪任何一個
    • 教會要體現 神恩典的一面, 盡力挽回每一個因犯罪而迷失的弟兄姊妹
  • 如何解決爭端的教導
    • 解決爭端的猶太傳統: 當事人 → 見證人 → 會堂/教會
    • 教會在解決爭端的過程中要體現 神的恩典與真理兩方面
    • 教會的裁決, 包括紀律性處分, 有從 神而來的權柄
    • 就像教會的裁決有從 神而來的權柄, 教會聚會也照樣有 神的同在
  • 惡僕人的比喻
    • 饒恕77次: 不要像拉麥一樣無止盡的報復, 卻要無止盡的饒恕
    • 誇喻: 僕人欠了無法想像的, 無論如何也難以還清的天文數字的債
    • 王 (主人) 展現了難以想像的恩慈, 免了僕人難以想像的債
    • 比喻的焦點: 神饒恕那些饒恕人的人
    • 個人與教會要體現 神恩典的一面, 無限度饒恕並接納凡願意悔改的弟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