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重點:
- 提摩太的加入 (16:1-5)
- “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 (16:1)
- 保羅回到第一次宣教旅行的地方
- “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呂高尼的路司得、特庇兩個城、和周圍地方去.在那裡傳福音 ” (14:6-7)
- “..在那裡 (路司得) 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臘人” (16:1)
- 提摩太的猶太母親很可能是保羅第一次宣教旅行的福音果子
- 提摩太很可能具有希臘人與猶太人的雙重身分
- 按照希臘羅馬法律, 父親的種族決定子女的種族歸屬
- 按照猶太法律, 母親的種族決定子女的種族歸屬
- 最晚在第二世紀, 可能在第一世紀或更早, 猶太法律已經明文規定子女的種族歸屬改為由母親而不是父親的種族決定
- “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臘人、就給他行了割禮” (16:2-3)
- 提摩太是有見證的好基督徒, 保羅想要帶著他一起宣教旅行
- 儘管按照猶太法律, 提摩太算是猶太人, 但提摩太的希臘父親顯然不可能給提摩太行割禮, 使他作猶太人, 提摩太的母親必須順服丈夫
- 保羅給提摩太行割禮是為了猶太人的緣故, 而不是為了救恩的緣故
- 按照猶太法律, 提摩太是猶太人, 既然是猶太人, 當然必須受割禮, 遵守妥拉
- 保羅不想讓猶太人誤會猶太人信主耶穌後就不遵守妥拉
- 提摩太是在猶太母親和外祖母的猶太教養下長大, 接受猶太信仰傳承, 信耶和華 神, 與猶太人認同
-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 (提摩太後書1:5)
-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後書3:15)
- “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16:4-5)
- 保羅一行人把耶路撒冷大會決議告知第一次宣教旅行建立的教會
- 外邦門徒只要信主耶穌就好, 不須要受割禮作猶太人才能得救
- 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
- “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 使徒行傳第4部分 – 教會首次擴張到外邦世界 (小亞細亞) 的結尾
- 接下來是使徒行傳第5部分 – 教會在外邦世界的繼續擴張 (歐洲)
- 馬其頓人的異象 (16:6-10)
- “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 (16:6-8)
- 保羅一行人想要繼續在小亞細亞地區宣教, 聖靈卻不允許
- “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 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 (16:9-10)
- 異象: 神藉著異象與異夢給人啟示, 保羅就像使徒彼得一樣看見異象
- 馬其頓: 希臘北部的羅馬省份
- 我們: 路加此時加入保羅的宣教團隊
- 保羅在腓立比的宣教 – 呂底亞的信主 (16:11-15)
- “於是從特羅亞開船、一直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亞波利。從那裡來到腓立比、就是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我們在這城裡住了幾天” (16:11-12)
- 腓立比: 羅馬的殖民城, 馬其頓省的首府 (first city), 但帖撒羅尼迦才是馬其頓省的羅馬省會 (capital)
- “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 (16:13)
- 禱告的地方: 猶太人聚會的地方, 因不滿十個猶太成年男子,不能稱為會堂, 只能稱為禱告的地方
- 河邊: 會堂常常建在水源附近, 便於浸禮
- 保羅按照他一貫的宣教策略: 城市宣教/會堂宣教
- 為什麼安息日聚會的似乎只有婦女或是以婦女為主?
- “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 (18:2)
- 羅馬皇帝把猶太人趕出羅馬城, 羅馬殖民城腓立比同樣比照辦理
- 猶太史家約瑟夫記載為數眾多的外邦婦女被猶太教吸引, 成了敬畏 神的人
- “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 神.他聽見了、主就開導他的心、叫他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他和他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到我家裡來住.於是強留我們” (16:14-15)
- 推雅推喇: 以染布和織布業聞名
- 呂底亞: 來自推雅推喇敬畏 神的外邦人, 以販賣紫色布疋而致富
- 呂底亞信主耶穌後成了保羅的贊助人
- 保羅在腓立比的宣教 – 保羅和西拉坐監 (16:16-24)
- “後來、我們往那禱告的地方去.有一個使女迎著面來、他被巫鬼所附、用法術 (占卜)、叫他主人們大得財利。他跟保羅和我們、喊著說、這些人是至高 神的僕人、對你們傳說救人的道。他一連多日這樣喊叫、保羅就心中厭煩、轉身對那鬼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他身上出來.那鬼當時就出來了” (16:16-18)
- 邪靈迷惑人, 能使人得財利, 也有可能為了達成某些目的說真話, 但牠們最終的目的是害人, 攔阻福音
- 被鬼附的使女傳福音, 難免使人認為福音所傳的 神是與鬼同類
- 使徒保羅奉耶穌基督的名趕鬼, 證明他有著從 神而來的權柄
- “使女的主人們、見得利的指望沒有了、便揪住保羅和西拉、拉他們到市上去見首領.又帶到官長面前說、這些人 (原) 是猶太人、竟騷擾我們的城、傳我們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 (16:19-21)
- 相信外邦鬼神的使女的主人並不在意保羅行出趕鬼的神蹟, 反而因為不能再靠使女的占卜獲利, 因此誣告保羅和西拉
- 保羅向來只在“禱告的地方”傳福音, 並沒有在市集上公開傳福音
- 保羅後來是在受不了被鬼附的使女的一再騷擾下才趕鬼, 而不是一見到被鬼附的使女就因著憐憫使女而趕鬼, 藉著行神蹟來證實福音
- 使女主人的誣告有幾分真實性: 福音的確包含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 (不可拜偶像)
- “眾人就一同起來攻擊他們.官長吩咐剝了他們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許多棍、便將他們下在監裡、囑咐禁卒嚴緊看守。禁卒領了這樣的命、就把他們下在內監裡、兩腳上了木狗” (16:22-24)
- 羅馬公民必須經過公開審訊, 罪名成立才能按照所犯的罪用刑, 但非公民則缺乏法律的保護
- 官長和眾人聽說保羅和西拉是猶太人, 並沒有想到他們是羅馬公民的可能性, 因而直接用刑, 並且用完刑後直接下在監裡
- 保羅在腓立比的宣教 – 獄卒的信主 (16:25-40)
-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 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禁卒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保羅大聲呼叫說、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 (16:25-28)
- 半夜並不是猶太人禱告的時候, 保羅和西拉被打了許多棍, 又被上了木狗而無法安眠, 在痛苦與折磨中禱告唱詩讚美 神
- 監門大開, 鎖鍊脫落的神蹟發生
- 看守的犯人逃跑, 禁卒會被處死, 可能還會連累家人, 還不如自殺得好
- “禁卒叫人拿燈來、就跳進去、戰戰兢兢的、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又領他們出來、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纔可以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 (16:29-32)
- 我當怎樣行纔可以得救: 禁卒因著所發生的神蹟, 可能想起被鬼附的使女的“見證”, “這些人是至高 神的僕人、對你們傳說救人的道”(16:17), 因此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 領他們出來 (到禁卒的家), 並求問他們
- 當信主耶穌: 保羅和西拉解釋得救之道. 聖經的信是在盟約關係下的信靠與信實, 信主耶穌包括信靠祂並且對祂信實
- 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並不是說禁卒一人信了全家都得救, 而是古代社會是集體主義的社會, 一家之主決定信什麼宗教, 全家大小都理所當然地跟隨. 保羅和西拉假設當禁卒信了主耶穌, 他全家也會跟著信主耶穌
- “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於是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裡去、給他們擺上飯、他和全家、因為信了 神、都很喜樂” (16:33-34)
- 禁卒冒險將保羅和西拉帶回家, 洗他們的傷口, 給他們吃飯
- 禁卒全家都信了主耶穌, 並奉主耶穌的名受浸, 作了耶穌的門徒
- 保羅不大可能給懵懂無知的嬰兒施浸, 因為浸禮是門徒拜師之禮
- “到了天亮、官長打發差役來說、釋放那兩個人罷。禁卒就把這話告訴保羅說、官長打發人來叫釋放你們.如今可以出監、平平安安的去罷” (16:35-36)
- 官長甚至懶得審問, 覺得只要痛打保羅和西拉這兩個猶太人一頓再關一夜, 他們就會學乖了, 不管他們有沒有罪都無所謂
- 也有可能是呂底亞設法營救
- “保羅卻說、我們是羅馬人、並沒有定罪、他們就在眾人面前打了我們、又把我們下在監裡.現在要私下攆我們出去麼、這是不行的.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罷。差役把這話回稟官長.官長聽見他們是羅馬人、就害怕了。於是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那城” (16:37-39)
- 不只保羅是羅馬公民, 連西拉也是
- 羅馬公民都有登記戶籍, 很容易查證. 冒充羅馬公民是死罪
- 根據羅馬法律, 羅馬公民不得未經審判定罪而用刑或下在監裡, 官長可能因此受懲治甚至免職
- 保羅的舉動是為了保護腓立比的門徒, 讓人知道他們不是好惹的
- “二人出了監、往呂底亞家裡去.見了弟兄們、勸慰他們一番、就走了” (16:40)
- 以外邦門徒為主的腓立比教會可能是在呂底亞的家聚會
- 保羅和西拉在離開前勸慰腓立比教會的門徒
- 路加似乎被保羅留在腓立比牧會, 因為直到保羅第三次宣教旅行經過腓立比時, 路加才再次提到“我們”, 可能在那時候路加與保羅會合
- “過了除酵的日子、我們從腓立比開船、五天到了特羅亞、和他們相會、在那裡住了七天”(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