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2章

重點:

  • 五旬節的聖靈澆灌 (2:1-13)
  •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 (2:1)
    • 五旬節: 希臘原文 πεντηκοστή, “第五十”, 聖經三大節期之一
    • “你們要從 (逾越節後第一個) 安息日的次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 (小麥) 細麵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當作 (小麥) 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利未記23:15-17)
    • 五旬節在希伯來聖經中的名稱是 שָׁבֻעֹת (“數週”, weeks),“在收割初熟麥子的時候、要守七七節 (שָׁבֻעֹת).又在年底要守收藏節”(出埃及記34:22)
    • 五旬節是歡慶豐收的日子, 慶祝小麥的初熟
    • 猶太人也歡慶五旬節是 神在西乃山顯現並頒布十誡的日子
    • 五旬節傳統讀經: 出埃及記19-20, 以西結書1-2, 哈巴谷書3, 路得記
    • 猶太傳統: 神在西乃山用70種語言 (列國的語言) 頒布十誡
    • 猶太傳統: 大衛王在五旬節這一天過世
  •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 (2:2-3)
    • 屋子: 有可能指聖殿, 當時猶太人稱聖殿為“屋子” (בַּית). 聖殿山是猶太人聚會的地方, 特別是在聖經節期的日子
    • 耶路撒冷城房子密集, 街道狹窄, 根本沒有辦法容納三千人聚集
    • 耶路撒冷的大異象類似 神當初降臨在西乃山的情景
      • “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角聲漸漸的高而又高” (出埃及記19:18-19)
  •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2:4)
    • 充滿: 希臘文πίμπλημι,“拿海絨蘸滿了醋”(馬太福音27:48) – 聖靈的浸
      • 另一種“充滿”: 希臘文 πληρόω,“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以弗所書5:18) – 滿有聖靈
    • 別國的話: 希臘文 ἑτέραις γλώσσαις , other languages/tongues, 靠著聖靈的能力說起列國的語言, 不同於方言恩賜
      • 方言恩賜: 希臘文 λαλῶν γλώσῃ, speaking in tongue (哥林多前書14:13)
    • 門徒被聖靈充滿, 如同舊約以色列的先知受感說話, 用列國的語言“講說 神的大作為” (2:11)
    • 門徒被聖靈充滿, 成就了主耶穌的應許:
      •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 (使徒行傳1:8)
    • 門徒被聖靈充滿, 彰顯門徒領受了聖靈, 初步應驗 神藉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結的新約的應許:
      • “我要將我的律法 (妥拉) 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 (耶利米書31:33)
      •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結書36:27)
  • 為什麼聖靈澆灌發生在五旬節?
    • 首先的五旬節 神賜下妥拉 – 神的教導與訓誨, 末後的五旬節 神賜下妥拉教師 – 聖靈保惠師
      •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約翰福音14:26)
    • 首先的五旬節 神將妥拉寫在石版上, 末後的五旬節 神要藉著聖靈將妥拉寫在人的心版上, 使人能夠打從心裡謹守遵行 神的話
      • “律法 (妥拉) 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 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 (妥拉) 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 (羅馬書8:3-4)
  • “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 (2:5)
    • “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耶和華你 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卻不可空手朝見” (申命記16:16)
    • 第一世紀時散居外邦世界的猶太人一生難得有幾次能回到耶路撒冷過節, 有人一生只有一次, 有人一次也沒有. 就連以色列地的猶太人, 都不見得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過節
  • “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麼” (2:6-7)
    • 上來耶路撒冷過節的外邦猶太人剛讀完出五旬節傳統讀經埃及記19-20, 竟然聽見從天而來的大響聲, 又聽見原本只會說亞蘭文和希伯來文的加利利門徒像舊約的先知一樣受感說話, 用列國的語言“講說 神的大作為” (2:11), 彷彿 神在第一個五旬節降臨西乃山並頒布十誡的重演, 難免會對所聽所見神蹟感到納悶並稀奇驚訝
  • “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我們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西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呂彼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革哩底和亞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 神的大作為” (2:8-11)
    • 進猶太教的人: 希臘原文 προσήλυτος, 外邦人歸化作猶太人, 既然成了猶太人, 自然信猶太教. 外邦人歸化之禮包括:
      • 受割禮, 表示身分的轉換
      • 受浸禮, 表示重生與潔淨
      • 獻祭給 神 (聖殿還在的時候)
  • “眾人就都驚訝猜疑、彼此說、這是甚麼意思呢。還有人譏誚說、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 (2:12-13)
    • 敬虔的猶太人驚訝猜疑所聽所見的神蹟的意義, “這是甚麼意思呢”
      •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哥林多前書1:22)
      • 神蹟是 神的記號, 指向 神
      • 過度追求神蹟, 拘泥於神蹟本身是錯誤的, 重要的是明白神蹟的意義
    • 有些不敬虔的猶太人 (耶路撒冷本地的猶太人?) 輕忽所見的神蹟, 竟然譏誚門徒
  • 使徒彼得解釋神蹟的意義 (2:14-36)
  • “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高聲說、猶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這件事你們當知道、也當側耳聽我的話。你們想這些人是醉了、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 (2:14-15)
    • 猶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 外地和本地的猶太人
    • 巳初: 早上9點, 聖殿早祭 (晨禱) 剛結束不久
    • 使徒彼得委婉表明門徒都是敬虔的猶太人, 他們剛結束晨禱, 而不是荒宴醉酒
    • 接下來彼得以猶太拉比講道的方式 (midrash) 解釋神蹟的意義, 回應眾人的問題“這是甚麼意思呢” (2:12)
  • “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豫言。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約珥書2:28-32)” (2:16-21)
    • 彼得首先解釋聖靈澆灌的神蹟是先知約珥末世預言的初步應驗: 1. 聖靈普遍澆灌 2. 天上地下的神蹟奇事 3. 主的日子 (審判日)
    • 約珥末世預言的關鍵信息: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21)
    • 彼得講道的重心 – 誰是這一位“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的主?
  • “以色列人哪、請聽我的話. 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蹟、將他證明出來、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他既按著 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 (2:22-23)
    • 以色列人: 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 他們知道耶穌行了許多異能奇事神蹟, 因而在主耶穌被交在外邦人手裡釘十字架的事上負連帶責任.
    • 無法之人: 沒有妥拉的外邦人, 指羅馬巡撫彼拉多
    • 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是 “按著 神的定旨先見”, 但人還是有責任, 比方說猶大, 大祭司和祭司長, 撒都該人, 長老, 文士, 彼拉多, 羅馬兵丁, 甚至連耶路撒冷的居民也都有連帶責任. (當然, 責任有大有小)
      • “人子固然要照所豫定的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路加福音22:22)
  • “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大衛指著他說、『我看見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邊、叫我不至於搖動.所以我心裡歡喜、我的靈快樂.並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因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你已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見你的面、得著滿足的快樂』(詩篇16:8-11)” (2:24-28)
    • 彼得宣告耶穌已經復活了, 並引用大衛的詩 (詩篇16) “證明”神叫耶穌復活
  • “弟兄們、先祖大衛的事、我可以明明對你們說、他死了、也葬埋了、並且他的墳墓、直到今日還在我們這裡” (2:29)
    • “大衛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 (列王紀上2:10)
    • 猶太傳統: 大衛王在五旬節過世
    • 彼得論證大衛王已經死了, 他的詩不可能指他自己, 那麼是指誰呢?
  • “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 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就豫先看明這事、講論基督復活說、他的靈魂、不撇在陰間、他的肉身、也不見朽壞” (2:30-31)
    • “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覆、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 (詩篇132:11)
    • 彼得論證既然大衛是先知, 神又向他起了誓, 因此他的詩其實是指著“大衛的子孫”– 那位將來的彌賽亞王 (基督), 神必要使彌賽亞 (基督) 復活
  • “這耶穌、 神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他既被 神的右手高舉、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 (2:32-33)
    • 彼得見證耶穌正是彌賽亞 (基督), 並且 神已經使祂復活了
    • 彼得解釋 神蹟如何發生: 耶穌被父神高舉, 並從父神領受了聖靈, 將聖靈澆灌下來在門徒身上
    • 但耶穌如何被父神高舉, 並從父神領受了聖靈, 將聖靈澆灌下來?
  • “大衛並沒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詩篇110:1) 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的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 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 (2:34-36)
    • 彼得引用彌賽亞詩篇 (詩篇110) 證明復活的主耶穌被 神高舉坐在父神的右邊, 這位大衛口中的“我主”與父 神同掌權同作王
    • 彼得的結論: 耶穌是彌賽亞 (基督), 也是“我主”–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約珥書2:32) 的那位主
      • 猶太拉比式解經 גזרה שוה, 藉著相同的字詞將不同的經文關聯起來解釋
    • 彼得藉著神蹟 (神的作為),聖經 (神的話),與人的見證證明耶穌是主,是基督, 這也是五旬節聖靈澆灌的神蹟的終極意義, 眾人的問題 “這是甚麼意思呢”(2:12) 的最終答案
  • 三千人悔改信主耶穌 (2:37-41)
  • “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 (浸)、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2:37-38)
    • 眾人信服彼得所說: 拿撒勒人耶穌是他們引頸期盼的彌賽亞王 (基督), 他們因此問使徒他們該如何回應
    • 悔改: 希臘字μετανοέω, 對應到希伯來字 תְּשׁוּבָה, 從罪中回轉並轉向神
    • 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 拜主耶穌為師, 作主耶穌的門徒
      • 第一世紀浸禮: 1. 猶太潔淨之禮 2. 外邦歸化之禮 3. 猶太門徒拜師之禮 (奉拉比的名)
    • 作主耶穌門徒的好處: 1. 罪得赦免 2. 領受聖靈
  • “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 神所召來的。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 (2:39-40)
    • 應許: 領受聖靈的應許 (約珥書2:28-32 末世聖靈澆灌)
    • 在遠方的人: 外邦世界的猶太人或是也包括外邦人?
      •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19)
  •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2:41)
    • 大約3000人在五旬節這一天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 作了主耶穌的門徒, 耶路撒冷教會從120人一口氣增加到3000人的大教會/會堂, 耶路撒冷教會從此興起
      • 起初的五旬節因金牛犢事件被殺的以色列百姓約3000人, 末後的五旬節得救的以色列百姓同樣約3000人
    • 猶太史家約瑟夫 (Josephus) 估計全以色列法利賽人總數約6000人
    • 耶路撒冷有許多浸池, 另外西羅亞池可供多人受浸. 此外古代浸禮乃是受浸者自行下到浸池受浸, 施浸者則作為主禮人和見證人
  • 耶路撒冷教會興起 (2:42-47)
  •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2:42)
    • 使徒的教訓: 主耶穌的使徒是主耶穌在地上的全權代表, 使徒的教導代表主耶穌的教導. 因此遵守使徒的教導就是遵守耶穌的教導
      •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20)
    • 交接: 團契聚會 (在聖殿或是在私人家裡的聚會)
    • 擘餅: 非聖餐禮, 表示同桌吃飯的意思. 猶太人看待同桌吃飯是親密與友誼的表現. 吃飯前主人會拿起餅稱謝 神, 然後擘開餅分給眾人.
    • 祈禱: 猶太人一天至少三次集體禱告
  • “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2:43)
    • 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 使徒靠耶穌基督的權柄行神蹟奇事, 彰顯出 神國的權能; 另一方面使徒行神蹟奇事印證他們有耶穌基督的權柄
    • 懼怕: 眾人看見使徒所行神蹟奇事 (神國的權能), 因而起了敬畏 神的心
  •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2:44-45)
    • 許多門徒是上耶路撒冷過五旬節的外邦猶太人, 原本沒有計畫長住. 本地門徒因著無私的愛心主動貢獻出自己的田產家業, 照各人所需分給各人, 凡物公用, 彰顯出 神國的生命
  •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 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2:46-47)
    • 門徒重視聖殿, 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在聖殿內聚會禱告(與神的關係)
    • 門徒親密相交, 天天同桌吃飯 (與彼此的關係)
    • 門徒與其他猶太人有良好互動, 被群眾所喜愛 (與外人的關係)
    • 結果: 耶路撒冷教會不但興起, 並且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