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重點:
- 作者
- 具深厚猶太背景的非初代外邦猶太基督徒
- 非初代基督徒, 不可能是十二使徒或使徒保羅
- “這救恩起先是主親自講的、後來是聽見的人給我們證實了”(4:2)
- 生長在外邦世界, 接受良好希臘與猶太教育的猶太人
- 完全引用聖經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希臘文非常高深, 優於保羅書信
- 大量引用舊約聖經並且運用猶太拉比式解經
- 讀者
- 主要是外邦世界的猶太基督徒 (非初代)
- 早期手抄本書名: 希臘文ΠΡΟΣ ΕΒΡΑΙΟΥΣ (To Hebrews)
- 希伯來書訴諸於讀者有相當的聖經和猶太背景
- 與作者關係親密
- 寫作時間
- 傳統看法: 50-60年代聖殿還在的時候
- 按希伯來書的描述, 獻祭制度仍然存在. 若是聖殿已毀, 作者不會再提到獻祭的事, 或是就算提到獻祭, 也會提及聖殿已經被毀
- 合理的推論, 但與歷史事實不合
- 傳統看法的問題:
- 主後70年聖殿被毀後, 不管是猶太史家約瑟夫的著作還是主後3世紀的猶太拉比經典米示拿 (Mishnah), 獻祭制度仍然存在, 因為猶太人無法接受聖殿被毀一事, 並夢想將來有一天能重建聖殿.
- 希伯來書提到的是會幕獻祭而不是聖殿. 若是聖殿還在, 為什麼作者不直接說聖殿而是會幕?
- 越來越多學者認為希伯來書成書在主後70-95年間 (或是66-70年猶太第一次起義之間), 本人也持相同看法
- 寫作目的
- 安慰並堅固因主後70年耶路撒冷聖殿被毀而受到嚴重打擊的猶太基督徒, 儘管地上的聖所/祭司/獻祭毀滅了, 天上的的聖所/祭司/獻祭卻是永存的, 要繼續持守對 神的信心
- 歷史背景: 聖殿被毀對所有猶太人都是重大打擊, 導致許多猶太人信心破產, 不再信 神, 有些甚至淪入偶像崇拜
-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10:25)
- 關於寫作目的流行但錯誤的觀點
- 堅固並挽回飽受逼迫的猶太基督徒不要離開基督教而回到猶太教
- 不要離開基督教的生活方式而回到猶太教的生活方式
- 不要放棄倚靠基督十字架的救恩而回到倚靠獻祭贖罪
- 上述為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猜想, 歷史事實是…
- 外邦猶太基督徒並沒有受到外邦猶太同胞的逼迫, 但外邦猶太人在主後66-70年第一次猶太起義後大大遭受羅馬政府逼迫
- 猶太基督徒信主耶穌後仍然維持原本的猶太人生活方式, 諸如行割禮, 守安息日等, “拿撒勒派”從初代耶路撒冷教會一直延續到主後四世紀.
- 外邦猶太人根本不可能靠獻祭贖罪, 唯一能獻祭的地方是耶路撒冷聖殿. 當時交通不便, 絕大多數外邦猶太人一生中只能極少次去耶路撒冷朝聖
- 第一世紀基督教其實就是猶太教的拿撒勒派, 拿撒勒派猶太人與其他猶太人唯一區別是他們相信拿撒勒人耶穌是 神應許的彌賽亞, 並且因此遵行主耶穌的教導, 其他一切大致上相同.
- “我們看這個人 (保羅)、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動普天下眾猶太人生亂的、又是拿撒勒教黨裡的一個頭目”(使徒行傳24:5)
- 文體
- 講道性質的書信, 論述與勸勉交織
- 猶太拉比式解經, 充滿濃厚舊約聖經與猶太背景
- 主要針對詩篇110的拉比講道式解經 (homiletic midrash), 並結合耶利米書31章與其他聖經經文
- 希臘式寫作風格, 思維清晰, 不像保羅書信經常跑題 (digress)
- 形式是希臘式的, 骨子裡卻是猶太思想
- 主題
- 基督的超越性:
- 超越天使, 超越摩西, 超越地上的大祭司
- 好與更好的比較, 而不是好與壞的比較
- 耶穌是完全的 神, 也是完全的人
- 耶穌的神性:
- 耶穌是 神的兒子, 與父 神同等, 耶穌是 神
- 最高的基督論, 關係性的講論而非哲學性的闡述
- 耶穌的人性:
- 耶穌是完全的人, 凡事受試探, 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
- 信息
- 持守對基督的信心, 持續信靠耶穌並對耶穌信實
- 新約是比舊約更美之約
- 如何正確解讀希伯來書?
- 從符合第一世紀歷史情境的角度來看待希伯來書
- 信耶穌的猶太彌賽亞信徒拉比寫給一群猶太基督徒的講道性質的書信, 不是後世基督教神學家的神學著作
- 站在第一世紀猶太基督徒的立場來讀希伯來書
- 在聖殿被毀的時代背景下, 希伯來書是一封對一群灰心喪志的猶太基督徒安慰, 激勵與勸勉的書信, 基督的超越性是一切盼望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