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重點:
- 勸勉: 基督徒生活的規範 (13:1-17)
- “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13:1-2)
- “弟兄相愛”: 希臘字 φιλαδελφία, 表示對弟兄的愛
- “用愛心接待客旅” : 希臘字 φιλοξενία, 表示對陌生人的愛
- 愛人如己: 不但要愛弟兄, 也要愛陌生人, 並且要付諸行動
-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 (鄰舍) 如己”(利未記19:18)
- “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利未記19:34)
- “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影射亞伯拉罕接待天使的故事 (創世記18章)
- “你們要記念被捆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也要記念遭苦害(苛刻地對待) 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 (13:3)
- 作者以被綑綁和遭苦害為例, 鼓勵讀者對於受苦的人要有感同身受的同情心, 藉此勸勉讀者對人要有發自內心真誠的愛心
- “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 (象徵夫妻關係) 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 神必要審判” (13:4)
- 不可犯姦淫或淫亂, 因為 神必要審判這樣的人
- 身處外邦世界的猶太基督徒讀者處境: 希臘羅馬社會淫亂盛行, 包括娼妓, 戀童癖, 同性戀, 主人玷汙女僕等
- 作者警戒讀者不可隨從外邦世界的邪惡風俗
- “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約書亞記1:5) 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詩篇118:6) ” (13:5-6)
- 不要倚靠錢財, 而要信靠 神, 相信 神的供應足夠我們一切所需, 並且 神必要幫助我們
- “從前引導你們、傳 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 (13:7)
- 思念並效法上一代門徒 (從前的屬靈領袖) 的屬靈榜樣, 照樣活出對 神的信心 (信靠+信實), 並且察看 神是如何 (以恩惠慈愛) 回報從前那些對祂信實到底的門徒
-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 (13:8)
- “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詩篇102:27)
- “因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所以你們雅各之子沒有滅亡”(瑪拉基書3:6)
- 神 / 耶穌基督是永不改變的 -> 意味 神 / 耶穌基督是全然信實的
- 作者勉勵讀者對 神信實: 既然 神以恩惠慈愛對待從前那些對祂信實到底的門徒, 祂也必以恩惠慈愛對待如今照樣對祂信實的門徒
- “你們不要被那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因為人心靠恩得堅固纔是好的.並不是靠飲食.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著益處” (13:9)
- “那諸般怪異的教訓”: 跟飲食有關的教導, 但鐵定不是聖經食物律. 可能當時有人教導可以在聖殿以外的地方獻祭贖罪然後吃祭物?
- 包括使徒在內的早期猶太基督徒仍然維持猶太人生活方式, 包括遵守聖經食物律
- 作者警戒讀者不要隨從不合聖經與福音的怪異教導
- “我們有一祭壇、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喫的。原來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燒在營外。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 (13:10-12)
- 影射贖罪日的贖罪祭“作贖罪祭的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既帶入聖所贖罪、這牛羊就要搬到營外、將皮、肉、糞、用火焚燒”(利未記16:27)
- 就像贖罪日的贖罪祭燒在營外, 主耶穌也同樣在城門外被釘十字架. 作者藉由贖罪日的贖罪祭, 形容主耶穌是那最終的贖罪祭, 超越地上祭司的贖罪祭, 祂的血已經叫百姓成聖, 因此如今不再需要獻贖罪祭.
- “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 (13:13-14)
- 營/城: 指耶路撒冷. 當時地上的耶路撒冷已經在主後70年被羅馬大軍所毀.
- 作者勸勉讀者跟隨耶穌, 甚至忍受苦難像耶穌忍受苦難一樣. 不要戀戀不捨地上被毀的耶路撒冷, 倒要嚮往天上的耶路撒冷 (神國)
- “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 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 神所喜悅的” (13:15-16)
- 影射“當歸向耶和華、用言語禱告他說、求你除淨罪孽、悅納善行、這樣、我們就把嘴唇的祭代替牛犢獻上” (何西阿書14:2)
- 作者將頌讚 神, 行善, 施捨比擬為獻祭 (事奉 神), 而不是說它們是新約的祭, 用來取代舊約的祭
- 在聖殿被毀無法獻祭的時代背景下, 作者勉勵猶太基督徒讀者繼續以頌讚來事奉 神; 事奉人 (行善與施捨) 也是事奉 神
- “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儆醒、好像那將來交賬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至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 (13:17)
- 作者勸勉讀者順服目前的屬靈領袖, 因為他們為門徒的靈魂時時儆醒, 好將來對 神交賬
- 書信結尾的話 (13:18-25)
- “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因我們自覺良心無虧、願意凡事按正道而行。我更求你們為我禱告、使我快些回到你們那裡去” (13:18-19)
- 作者請求讀者代禱. 可能作者和他的同伴如今陷入某些法律糾紛, 被人控告?
- “但願賜平安的 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 神、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13:20-21)
- “弟兄們、我略略寫信給你們、望你們聽我勸勉的話。你們該知道我們的兄弟提摩太已經釋放了.他若快來、我必同他去見你們” (13:22-23)
- 顯示作者與讀者的親密關係, 並且作者似乎是提摩太的同工, 同屬於使徒保羅的宣教團隊
- “請你們問引導你們的諸位和眾聖徒安。從義大利來的人也問你們安。願恩惠常與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13:24-25)
- 作者最後對讀者的彼此問安
- “義大利”: 作者可能在羅馬或義大利的某個地方寫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