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重點:
- 耶穌騎驢駒進耶路撒冷
- 應驗先知撒迦利亞的話:
-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撒迦利亞書9:9)
- 主耶穌第一次來: “謙謙和和的騎著驢”, 柔和謙卑的君王
- 主耶穌第二次來: “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 (馬太福音24:30), 榮耀得勝的君王
- “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 (希伯來文 הוֹשִׁיעָה נָּא “求你拯救”) 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21:8-9)
- 眾人高唱詩篇118:25~26 (讚美詩中的彌賽亞詩篇), 並套用在耶穌身上, 等同於宣告主耶穌是彌賽亞王!
- 耶路撒冷人不認識主耶穌, 擁護主耶穌進城的眾人 (主要為加利利人) 介紹主耶穌是先知
- 耶穌潔淨聖殿
- 主耶穌趕出聖殿裡 (皇家柱廊) 做買賣的人
- “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 ”(21:13)
- 聖殿 (即使是外院) 不應該是商業活動的地方, 管理聖殿的祭司長卻藉機獲取暴利
- 耶穌治好在聖殿外院乞討的瞎子瘸子, 使他們得潔淨, 可以進入內院敬拜 神
- 耶穌咒詛無花果樹
- 無花果樹春天長葉, 夏天才結果
- 耶穌為何咒詛無花果樹? 先知性舉動, 宣告 神對法利賽人的審判
- 無花果的希伯來文תאנים
- 主耶穌時代的法利賽拉比被稱為תנאים (傳遞者)
- תאנים 與 תנאים 諧音
- 文字遊戲 wordplay, 主耶穌時代的猶太拉比常用的教導方式
- 移山: 拉比式誇喻, 形容不可能的事
- 耶穌教導有信心 (信靠) 的禱告能成就任何事, 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 宗教領袖挑戰耶穌權柄
- 祭司長和長老 (法利賽人) 因著他們在聖殿的商業利益被侵害而質問主耶穌憑什麼權柄擾亂聖殿秩序
- 主耶穌以問代答, 問他們施浸約翰的權柄從何而來, 暗示祂自己的權柄和約翰一樣, 都是從天上來的
- 耶穌責備宗教領袖:
- 兩個兒子的比喻 (21:28-32)
- 葡萄園園戶的比喻 (21:33-46)
- 婚筵的比喻(22:1-14)
- 兩個兒子的比喻
- 大兒子: 原本悖逆父親但悔改
- 小兒子: 對父親不信實
- 稅吏和娼妓如同原本悖逆但悔改的大兒子
- 祭司長和長老如同不信實的小兒子
- 不在於如何開始, 乃在於如何收尾; 惟有對 神信實纔能進神國
- 葡萄園園戶的比喻
- 葡萄園象徵以色列, 園戶象徵宗教領袖, 園主象徵 神, 園主的兒子象徵主耶穌
- 比喻中的比喻:
-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詩篇118:22-23)
- 匠人象徵宗教領袖, 石頭象徵耶穌
- 宗教領袖棄絕耶穌, 就像匠人棄掉石頭, 但就像 神使石頭作房角石,神揀選耶穌作以色列的彌賽亞
- “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 (21:44)
- 拉比式解經 גזרה שוה: 用相同或類似的詞或觀念將不同的經文關聯起來解釋 (以賽亞書8:14~15 與但以理書2:34, 44)
- 與石頭作對的,必要被石頭打碎 -> 抵擋主耶穌的, 必要被 神除滅
- 宗教領袖以為他們可以棄絕主耶穌, 但結果是他們被 神棄絕, 不得進 神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