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14章

重點:

  • 保羅和巴拿巴在以哥念 (14:1-7)
  • “二人在以哥念同進猶太人的會堂、在那裡講的叫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信的很多” (14:1)
    • 以哥念: 呂高尼地區的富庶城鎮
    • 使徒保羅一貫的宣教策略:
      • 城市宣教
      • 會堂宣教 (有許多唾手可得的福音果子)
        • 猶太人
        • 敬畏 神的外邦人 (猶太人已經對外邦人做了很多福音預工)
    • 許多猶太人和外邦人信了福音成為基督徒
    • 外邦教會並不是只有外邦人, 而是由猶太人和外邦人共同組成, 並且一開始很可能是猶太人佔大多數, 因為這些信主的外邦人是為數不多的在猶太會堂聚會的敬畏 神的外邦人
  • “但那不順從的猶太人、聳動外邦人、叫他們心裡惱恨弟兄” (14:2)
    • 不信的猶太人聯合不信的外邦人一同抵擋福音
    • 為什麼不信的猶太人如此抵擋福音?
      • 猶太人的選民情結: 如果外邦人不用作猶太人, 只要信耶穌也同樣進了神國, 那麼我們猶太人到底算什麼? (使徒行傳13章)
      • 猶太人的民族自尊心: 彌賽亞是 神所應許猶太人的王, 應當是高高在上無比尊榮的, 怎麼可能被釘十字架, 受到最殘酷最羞辱的刑罰? 所謂的福音是對彌賽亞的侮辱, 也是對猶太民族的侮辱 (使徒行傳6-7章)
  • “二人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主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他的恩道” (14:3)
    • 儘管遇到不信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抵擋, 保羅和巴拿巴倚靠 神一方面放膽傳福音, 另一方面施行神蹟奇事證明所傳的福音
  • “城裡的眾人就分了黨.有附從猶太人的、有附從使徒的。那時、外邦人和猶太人、並他們的官長、一齊擁上來、要凌辱使徒、用石頭打他們。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呂高尼的路司得、特庇、兩個城、和周圍地方去.在那裡傳福音” (14:4-7)
    • 使徒: 保羅和巴拿巴, 安提阿教會的使徒
    • 不信的猶太人和外邦人聯合官長要加害保羅和巴拿巴, 保羅和巴拿巴逃離以哥念, 往路司得和特庇等地方傳福音
      • “有人在這城裡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裡去” (馬太福音10:23)
  • 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 (14:8-20)
  • “路司得城裡坐著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從來沒有走過” (14:8)
    • 路司得: 與彼西底的安提阿一樣, 羅馬的殖民城
    • 生來是瘸腿的:
      • “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賙濟” (3:2)
    • 生來是瘸腿的人很可能坐在路司得城門口乞討
      • “有城外丟斯廟的祭司、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向使徒獻祭” (14:13)
  • “他聽保羅講道。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愈、就大聲說、你起來、兩腳站直。那人就跳起來而且行走” (14:9-10)
    • 保羅像使徒彼得一樣, 行神蹟使生來瘸腿的得痊癒
      • “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 (3:6-7)
      • “彌賽亞的記號”: 猶太人認為唯有彌賽亞才能行的神蹟
      • 暗示保羅和彼得一樣, 同樣有主耶穌的權柄, 意味保羅也是主耶穌的使徒
  • “眾人看見保羅所作的事、就用呂高尼的話、大聲說、有 神藉著人形、降臨我們中間了。於是稱巴拿巴為丟斯 (宙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 (14:11-12)
    • 丟斯/宙斯: Ζεύς, 希臘神話裡的主神
    • 希耳米: Ἑρμῆς, 希臘神話裡諸神的使者
    • 弗呂家的傳說: 宙斯和希耳米過去曾經以人形造訪弗呂家, 卻只有一對貧窮的老夫婦接待他們, 結果老夫婦成為祭司, 弗呂家的人卻被洪水所滅
    • 路司得的人看見神蹟, 以為宙斯和希耳米再次化為人形造訪路司得
  • “有城外丟斯廟的祭司、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向使徒獻祭。巴拿巴、保羅、二使徒聽見、就撕開衣裳、跳進眾人中間、喊著說” (14:13-14)
    • 路司得眾人以為保羅和巴拿巴是神祇化為人形, 要獻祭給他們
    • 撕開衣裳: 猶太人看到或聽到褻瀆 神的事物的反應. 路司得人獻祭給他們的舉動褻瀆了耶和華 神
  • “諸君、為甚麼作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 神。他在從前的世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 (14:15-17)
    • 保羅和巴拿巴強調他們也是人而不是神祇
    • 勸勉外邦人離棄虛妄的偶像崇拜並歸向永生 神
    • 這位永生 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 並且祂施恩給人, 供應人的需要
    • 保羅和巴拿巴嘗試跟一般外邦人分享福音
      • 一般外邦人敬拜偶像的多神崇拜, 對於以色列的 神/彌賽亞一無所知
  • “二人說了這些話、僅僅的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 (14:18)
    • 儘管保羅行了“彌賽亞的記號”的大神蹟, 但對於一般外邦人來說, 神蹟並不能證明保羅所傳的福音
    • 保羅和巴拿巴僅僅說服了外邦人他們不是神祇而是普通人, 但並不能說服外邦人信福音
      • 既然保羅和巴拿巴不是神祇, 外邦人可能因此把他們當作是行邪術的巫師
    • 保羅勸勉外邦人離棄虛妄的偶像崇拜,“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 更可能因此觸怒了外邦人, 認為是對諸神的褻瀆, 因為外邦世界將偶像崇拜視為天經地義
  • “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門徒正圍著他、他就起來、走進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14:19-20)
    • 不信的猶太人因著選民情結和民族自尊心強烈抵擋福音, 成功地挑唆外邦人攻擊保羅.
    • 外邦人攻擊保羅的原因:
      • 保羅可能是危險的巫師
      • 保羅褻瀆諸神
    • 相對於司提反被石頭打死而殉道, 神奇蹟似地保守並醫治了被石頭打的保羅
  • 保羅和巴拿巴結束宣教之旅 (14:21-28)
  • “對那城裡的人傳了福音、使好些人 (猶太人和外邦人) 作門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 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 (14:21-22)
    • 特庇是保羅和巴拿巴宣教之旅的最後一站
      • 儘管位於羅馬大道上, 卻是落後和貧窮的城鎮
      • 保羅的宣教策略是城市宣教
    • 保羅和巴拿巴往回走, 堅固門徒對主耶穌的信心, 勸他們恆心忍耐, 持守福音到底
  • “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 (14:23)
    • 長老: 第一世紀的教會其實就是會堂, 因此保羅建立外邦教會乃是沿用會堂模式, 由德高望重的人出任長老, 組成長老會治會
    • 第一世紀猶太會堂的形成原因分為兩類:
      • 地域性: 村民大會/鎮民大會, 猶太社群的社區中心
      • 社團性: 具有某種共同背景的特定社群的聚會, 如法利賽會堂, 利百地拿會堂, 以及教會 (作為主耶穌門徒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的特定社群的聚會)
  • “二人經過彼西底、來到旁非利亞。在別加講了道、就下亞大利去。從那裡坐船、往安提阿去。當初他們被眾人所託蒙 神之恩、要辦現在所作之工、就是在這地方。到了那裡、聚集了會眾、就述說 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 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二人就在那裡同門徒住了多日” (14:24-28)
    • 保羅和巴拿巴是安提阿教會差遣的使徒, 現在結束他們奉差遣所做的工, 回安提阿教會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