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重點:
- 耶路撒冷大會 (15:1-21)
-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 (15:1)
- 割禮: 外邦男人歸化作猶太人的必要儀式, 代表身份的轉換, 外邦人 -> 猶太人
- 割禮常常用來代表外邦人歸化作猶太人
- 因為作了猶太人, 所以入猶太教, 遵行妥拉和傳統
- 有些猶太基督徒從猶太地 (耶路撒冷?) 到安提阿, 教導外邦基督徒除了信主耶穌外, 還必須歸化作猶太人才能真正得救
- “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的分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15:2)
- 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巴拿巴和保羅與這些耶路撒冷的 “使者” 為著外邦門徒是否要作猶太人才能得救的問題大大爭辯
- 安提阿教會由長老治會, 但當時所有外邦教會以使徒所在的耶路撒冷教會馬首是瞻, 因此差遣保羅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去請使徒和長老裁決
- “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他們經過腓尼基、撒瑪利亞、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叫眾弟兄都甚歡喜。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他們就述說 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 (15:3-4)
- 保羅和巴拿巴述說 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 大批外邦人歸主, 成就了主耶穌的大使命, 也證明外邦人蒙恩得救是 神的心意
- “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 (15:5)
- 幾個 (可能是沙賣派) 法利賽派猶太基督徒強力主張外邦基督徒信主後仍然須要受割禮作猶太人才能真正得救, 並且既然作了猶太人, 就要像猶太人一樣守全妥拉. 對他們而言, 外邦基督徒須要 “先上車後補票”
- “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 (15:6)
- 聚會: 耶路撒冷大會
- 這事: 外邦基督徒是否須要 (受割禮) 作猶太人才能真正得救
- 耶路撒冷大會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會的開會
- 長老會的成員: 使徒和非使徒的長老, 代表初代教會最高的權威
- “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 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知道人心的 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 (15:7-9)
- 使徒彼得訴諸於他向外邦人百夫長哥尼流一家傳福音的經驗. 他們聽了福音, 信主耶穌後, 儘管他們並沒有受割禮作猶太人, 甚至還沒奉主耶穌的名受浸時, 就像猶太基督徒一樣領受了聖靈. 神賜聖靈給他們表示祂已經潔淨並悅納了他們, 這意味著主耶穌接納外邦人以外邦人的身份作門徒.
- “現在為甚麼試探 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 (15:10-11)
- 法利賽猶太基督徒不但主張外邦基督徒要受割禮作猶太人, 還特別強調外邦基督徒既然作猶太人, 就要好好遵行全妥拉, 不是只要受割禮就好了
- 不能負的軛: 儘管猶太人有守全妥拉的盟約的義務 (covenantal responsibility), 但從來沒有猶太人真能守全妥拉, 只能盡力而為
- 使徒彼得的意思是說, 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為何要強加在外邦門徒身上? 我們蒙恩得救豈不是和他們一樣都是信主耶穌嗎?
- “眾人都默默無聲、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 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他們住了聲、雅各就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 (15:12-13)
- 神蹟奇事: 猶太人特別看重神蹟, 認為神蹟是 神旨意的彰顯. 使徒彼得述說他傳福音給哥尼流一家, 發生聖靈澆灌在他們身上的神蹟, 眾人因此默默無聲, 聆聽 神後來又藉著巴拿巴和保羅在外邦人中間所行的神蹟奇事
- 主耶穌的弟弟雅各此時是耶路撒冷教會 “管會堂的” 長老, 因此也是耶路撒冷大會的主席, 對於耶路撒冷大會的議題作最後的裁決
- “方纔西門 (שִׁמְעוֹן, 使徒彼得的希伯來名字) 述說 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阿摩司書9:11-12 LXX)” (15:14-18)
- 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 大衛王朝的恢復, 指彌賽亞時代的來臨
- 餘剩的人/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 有些外邦人也要成為 神的百姓
- 彌賽亞時代來臨時, 神不但是猶太人的 神, 也是外邦人的 神
- 雅各指出外邦人信主耶穌是先知書彌賽亞預言的應驗, 神要作外邦人的 神, 這意味著信主耶穌的外邦人不須要作猶太人才能得救
- “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15:19-20)
- 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 外邦基督徒不須要受割禮作猶太人才能得救, 既然他們仍然保持外邦人身分, 自然也不須要守全妥拉
- 然而雅各接下來定規外邦基督徒最起碼必須遵守妥拉當中明確規定外邦人在以色列的會中須要遵守的誡命
- 拉比式定規: 儘管外邦基督徒不須要守全妥拉, 但他們仍然須要遵行妥拉當中可適用於外邦人的誡命, 目前讓外邦基督徒就從妥拉當中明確規定外邦人在以色列的會中須要遵守的誡命開始學習遵守妥拉
- 偶像的污穢: “凡以色列家中的人、或是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獻燔祭、或是平安祭、若不帶到會幕門口獻給耶和華、那人必從民中剪除” (利未記17:8-9)
- 姦淫: “故此、你們要守我的律例、典章.這一切可憎惡的事、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都不可行” (利未記18:26)
- 可憎惡的事: 利未記18:6-23 所列舉的種種淫行
- 勒死的牲畜:“凡以色列人、或是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若打獵得了可喫的禽獸、必放出他的血來、用土掩蓋” (利未記17:13)
- 血: “凡以色列家中的人、或是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若喫甚麼血、我必向那喫血的人變臉、把他從民中剪除” (利未記17:10)
- “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15:21)
- 雅各期盼外邦基督徒會在安息日去各處猶太會堂聽摩西的書 (妥拉), 就讓他們自行學習並遵守妥拉當中其他可適用於外邦人的誡命
- 當時的外邦基督徒絕大部分本來就是在猶太會堂聚會的 “敬畏神的人”
- 耶路撒冷大會決議的意義:
- 外邦人不須要受割禮作猶太人才能得救. 外邦基督徒仍然可以保持外邦人身分
- 既然外邦基督徒仍然保持外邦人的身分, 自然不須要像猶太人一樣遵行全妥拉
- 儘管外邦基督徒仍然保持外邦人的身分, 但仍然須要遵行妥拉 (適用於外邦人的部分)
- 耶路撒冷教會差人送信給外邦門徒 (15:22-35)
- “那時、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從他們中間揀選人、差他們和保羅、巴拿巴、同往與安提阿去.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 (15:22)
- 猶大: 希伯來名字 יְהוּדָה 巴撒巴: 亞蘭名字 בַּר שַׁבָּא
- 西拉: 亞蘭名字 סִילָא, 對應到希伯來名字 שָׁאוּל (掃羅)
- 猶大和西拉是在以色列土生土長的猶太基督徒, 耶路撒冷教會差遣他們作為耶路撒冷教會的代表, 與巴拿巴和保羅同去安提阿, 與外邦門徒分享耶路撒冷大會的決議
- “於是寫信交付他們、內中說、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問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 外邦眾弟兄的安” (15:23)
- 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 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會
- 外邦眾弟兄: 外邦門徒
- 耶路撒冷教會寫給外邦門徒的流通書信
- “我們聽說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裡出去、用言語攪擾你們、惑亂你們的心.〔有古卷在此有你們必須受割禮守摩西的律法〕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所以我們同心定意、揀選幾個人、差他們同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往你們那裡去。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我們就差了猶大和西拉、他們也要親口訴說這些事” (15:24-27)
- 澄清先前到安提阿教會 “教導” 的猶太基督徒並沒有得到耶路撒冷教會授權, 他們所說的不過是個人意見
- 為巴拿巴和保羅背書, 他們是耶路撒冷教會所親愛的, 並且為傳揚主耶穌的名不顧性命
- 猶大和西拉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信使, 不但傳遞書信, 也親口作見證
- “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 (15:28-29)
- 聖靈: 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和長老相信大會的決議有聖靈的引導
- 書信複述雅各的決議: 外邦基督徒不須要受割禮作猶太人, 只要…
- 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
- 和雅各所說的順序不同: “..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 按照妥拉誡命的順序: 利未記17:8-9, 利未記17:10, 利未記17:13, 利未記18:26
- “他們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眾人、交付書信。眾人念了、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猶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住了些日子、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的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裡去。〔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裡〕但保羅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 (15:30-35)
- 外邦門徒因著可以保持外邦人的身分作基督徒而大大歡喜
- 對比: 後世外邦教會強迫猶太人信主耶穌必須放棄猶太人身分, 棄絕猶太人的一切, 改作外邦人
- 保羅和巴拿巴分道揚鑣 (15:36-41)
- “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 (15:36-38)
- 保羅想要探望第一次宣教旅行所建立的教會
- “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 (13:13)
-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 (15:39-41)
- 居比路: 巴拿巴的故鄉
- 巴拿巴和馬可從海路探望居比路的教會
- 保羅和西拉從陸路前往探望小亞細亞南部的教會, 沿途經過敘利亞和基利家一帶地方
- 使徒保羅第二次的宣教之旅的開始